「2025臺灣設計展在彰化」即將於10月盛大展開,彰化縣政府於 4月23日在彰化演藝廳舉辦《彰顯設計力》2025彰化城市設計力論壇,吸引上百位來自產官學界、設計圈人士及民眾共襄盛舉,一同見證設計如何為城市注入創新能量。論壇由彰化縣長王惠美及《今周刊》發行人梁永煌共同揭開序幕,邀集宋鎮邁、聶永真、洪易、朱柏諺、邱柏文、吳書原6位設計界重量級大師齊聚彰化擔任主講。
藝術家洪易老師以『彰化好牛-藝術生活 點、線、面,串起城市生活美學力』為主題,以他個人的創作與展覽經驗,與大家分享藝術生活化之期許與勉勵。
身為藝術創作者,發現彰化是一個能讓藝術自然發芽、情感可以安放的地方。而走進彰化這片土地,看見了不只是歷史痕跡,而是一種正在發生的文化流動。
彰化被稱作「民藝之鄉」,這樣的稱號不是虛名。無論是鹿港老街上斑駁的木窗、永樂商圈裡的人情交會,還是八卦山的光影變化、鄉鎮巷弄的安靜步調,如水五金等的傳統產業及農業的長期深耕,讓每一個角落都藏著創作的靈感與時間的溫度。
近年來,這裡的變化令人驚喜。藝術不再被封存在展館裡,而是逐漸走進了社區、街道與生活。看見牆面上的壁畫與居民對話、看見文創市集裡傳統工藝轉化的新樣貌。地方政府與美術館搭起橋梁,也將國外的作品、藝術家、藝術祭等活動引入,不僅重視在地化也追求國際化,讓藝術能更多元化的在彰化發聲。
這樣的彰化,是充滿可能性的。藝術不只是侷限於白盒子空間的制式展覽,或只是裝飾城市的表面,而是喚醒記憶、創造故事的力量。一棟老屋可以因裝置藝術而重生,一面牆能因色彩而成為孩子們的冒險場。產業、農特產品也能因藝術加值,導入故事或情感所衍生的文創商品,能讓產品個性化,也讓藝術家的創意豐富大家的生活。當藝術與生活結合,城市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。
相信創作不是孤立的,它需要土地的滋養與人群的回應。彰化提供了這樣的環境,讓藝術可以不被定義、不被侷限,自由生長。
放慢腳步、走過老街、抬頭看看時間在牆上留下的一筆筆色彩,也許會發現,這裡的藝術不只是展品,而是一種正在發生並融入生活中的多彩風景。